片名:The Bow
译名:弓
导演:金基德
主演:徐敏贞
类型:剧情
制作公司:Kim KiDuk Film
上映日期:2005年5月12日
我突然想起格非的小说《青黄》,它考证了一支名叫九姓渔户的妓女船队。船长是个老头,青黄,也许是其中一个卖淫少女的名字。事情的某一部分被讲述照亮的同时,事情的其他部分又同时陷入更深的黑色困惑中,格非的小说好象在回避时间,因而那些情境总显得神秘和过于扑朔迷离。电影《弓》却是一个精练而明朗的故事。少女单纯可爱,不知龌龊为何物,嫁给抚养她的老船主,看来也顺其自然,并不为过,只是在人们眼里,遂心所愿的事情渐渐地变得无可奈何。
二月十六日是剧情的发生日,直指五月十二日,那一日,将是剧中人,年迈的慈祥老人和十七岁美少女的结婚之日。少女的面孔,流露的一向是会心的微笑,传递的一直是脉脉的温情。正如那一叶孤舟不受尘世浸染,虽迎来送往,却叫海风涤荡了身,虽流言蜚语,却叫弓弦悠扬了心。一个不谙世事的懵懂女孩,一个嫉恶如仇的老头,在邪恶的世俗客面前,占尽了心理优势。无话无语,举止之间,处处都是默契。仅靠细微的心理动作,就能成就自己的电影,这正是金基德的过人之处,《弓》这部电影也不例外。毫无外在的戏剧冲突,却自有内在的高潮之处。洗尽铅华见本色,褪去浓装显真容。海阔天空的背景里面,一个细节,一个眼神,一个动作,却也引得来风浪。无论洗身子、盖被子或握牢手,这种“运动”的动作也好,还是准备好的早餐,这种“静止”的动作也好,它们叫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个人的心理,而且还有心理的变化以及变化的过程。动作还是那个动作,心境已在千里之外。哪个少女不怀春,尤其,当一个纯正的美少男出现的时候。潜移默化之中,观众也在转移视线,对老人的态度,开始不断地调整,一会儿可爱,一会儿可憎,一会儿可怜。不知不觉之间,我们竟也受控于金基德的掌握之下,正如紧绷的弓,力与美都在其间,内在的紧张,让谁都无法克服。
由于危机感的突然莅临,老汉掩耳盗铃般,将挂历二月的剩余几天一笔勾销了,从而,电影的时间被重塑和洗练了。电影中,如何清楚的表达时间,是个很重要的问题,它与人物、情节、场景密切相关。《弓》的每个段落,能让我们清楚的感觉到一天的变化:清晨、阳光灿烂的上午或下午及晚上。第一日,天色灰蒙,跟随几个钓鱼客,镜头摇摇晃晃,像是无意闯入一般,来到这艘孤芳自赏的渔船上。通过丑角之间的言谈,及因少女引起的摩擦,人们明白无误地知晓了他们十年如一日的生活。而且,还了解了一件重要的事情,当少女满十七岁,也就是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,老汉将娶少女为妻。白天迎客送客、弓箭算命,晚上洗澡、握紧手的动作一一出现,之前肯定出现过,之后仍在不断地重复出现。只有,为购买新衣服,晚上用米尺给少女量尺寸,第二天早上把少女的鞋揣在怀里当样品买新鞋,是新动作,这与未来的结婚仪式是息息相关的。第二日又是一个艳阳天,来了两个恶徒,他们上船之前,是少女在船头和秋千上嬉戏的个人段落,展示了她无忧无虑的天真与烂漫。图谋不轨的人受到弓箭的惩罚,此时此刻,少女和老人还是相濡以沫的。黄昏到来了,又是完整的一天。
第三日,阴,飘雪。少女的心,从此增添了一份相思,老汉的眼神里却多了一丝阴霾。男女间的缘分根本无法阻挡,可能用不了一天,何况少年在船上还住了一宿。第四日,男孩离开。第五日,第六日,表现少女的倔强、老汉的顽固以及他俩之间的抵触。电影的时间与实际发生的时间相符。通过老汉翻阅挂历,我们瞧见的最后的准确日子是2月21日。这是十个白天和九个黑夜的故事,白天和黑夜没有被跳跃过。接下来,实际的时间被老汉的心理时间加快了。时间成为《弓》这部电影的唯一戏剧因素。撕去挂历的三月和四月,最后将挂历全部撕掉,于是那个,他预先设定的5月12日便提前到来了。
空间的极度节省,也是《弓》的一个明显特点。几个熟悉的形体动作在一艘母船和子船的有限的空间中反复着。金基德仅用了17天完成了前期拍摄工作,也就并不让人惊讶。心理的变化和情感的跌宕起伏,让我们把一切都忽略了。转折和发展都蕴含在微相表演之中。一些道具的运用,比如弓、照相机、随身听、公鸡、仪式物品等也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。影像的制作,是把想象的变成现实的一个过程,于具体的空间和时间中,寻找证据与落脚点。电影,拍成可见,可听,可摸的,远离了夸张和做作,那么,或喜悦、或悲愤、或感慨,或激昂,或凝重,也成为自然而然的了。金基德逃脱不了的神秘,无非是因他遵守了电影的秘密及日久天长他所形成的某种细腻。
![](http://simg.sinajs.cn/blog7style/images/special/1265.gif)